前言
作为DIY玩家,家里的机箱不计其数,而机箱在业界一直口碑不错的TT算是TOP品牌了。其地位就像电竞外设界的雷蛇,素以灯厂著称,机箱也是如此,但TT除了酷炫的灯效之外,设计与做工也是业界翘楚,深得广大玩家的认可。
我算是个TT的铁粉,用过3台TT机箱,除了机箱还有各种风扇。目前最喜欢的是这个星际追猎者,不过久了自然有审美疲劳,全塔机箱也较为“巨大”放在桌上不够美观。
随着时代的发展,小巧而精致变得越来越流行,之前老大笨粗的全塔机箱已经不符合主流审美了,在普通家用环境中显得格格不入,这次TT的这款H3挑战者中塔机箱在造型上让人眼前一亮。
下面就一起来看看这款简约风十足的TT H3 挑战者吧。
开箱/外观
产品名称:Thermaltake 挑战者 H3标准版。
箱体外展示了机箱简图,比较突出的是前面板的流线型曲面设计,这是机箱上少有的设计。
包装箱侧面标注了机箱规格:
中塔机箱,支持所有规格主板。
6个12cm风扇位或者5个14cm风扇位置。
支持各种规格冷排。
需要注意的是CPU散热器限高 180mm,显卡限长 350mm。
显卡一般没有350mm长度的,长的基本都在300mm左右,少数到达320mm,市面上大部分显卡都可以放心安装。
比较亮眼的设计是这块侧面磁吸式钢化玻璃,无螺丝直开的设计,除了侧透之外还方便随时开箱捣腾,对DIY爱好者来说可能随时都想换换内存,硬盘,清洗下散热器之类的。不得不说这点非常符合DIYer的日常操作。
打开外箱,可以看到有机箱由减震泡棉包裹,保护到位,内层塑料薄膜起到隔绝空气防潮的作用。
机箱白色的箱体非常好看,百搭风格容易与家庭装修风格相搭配。
顶部大面积出风口,支持240mm冷排或者最大14cm风扇。
顶部按钮特写,设置了开关键、HDD指示灯、reset键、RGB LED控制按钮、USB3.0×2,、3.5mm音频接口。
其中机箱上的RBG LED灯控制比较有特色,配合TT的RGB风扇可以得到非常好的灯光效果。
恰好手上也有一套TT玲珑RGB三风扇套装,带灯效控制器。与机箱相互配合,灯效更出众。
顶部出风口的网罩也为软质磁吸易拆洗设计,清灰时比金属网罩有更好人性化的体验。
底部网罩同样为便捷设计,直接抽出蜂窝状防尘板即可,减少清灰时间。
机箱不但小巧而且非常轻,放体重秤上测得裸机箱重量为12.8斤,仅6.4kg。
开箱完毕,外观上非常不错,纯白轻盈,玻璃钢侧板,曲线茶色前面板,都体现出了非常简洁优雅的设计思路,非常有颜值。
我已经迫不及待的想要换上了。
使用体验
首先来个换机箱对比照:
夜晚也生动了起来。
这里我借此机会把我最爱的“大奶机”换个新衣服了。
正面对比,可以对比下中塔和全塔的体积差异。
背部对比,TT挑战者H3除了矮了一大截之外背部少了水冷管出口,少了一条PCI扩充槽,以及背部散热网孔。
现在基本都是一体水冷方案,120mm、240mm与360mm的各种散热器都有,挑战者H3全支持,而且可以同时安装在前部、顶部以及后部,只要按三个规格买买买就行了,不用考虑适配性的问题。
开始换机箱作业,这台旧机器配置比较老了,不过也算是当年的顶配,使用的ATX大板,显卡也长达300mm。
首先安风扇和电源,风扇自带减震胶垫,前部支持3个12cm风扇。
正好全部安排在前部,三个一起形成机箱正压风道。
风扇控制器,支持最多8个风扇的RGB控制,同时可以接入主板控制端。
支持12V-RGB以及5V-D-G 主板联动控制。主板光效与机箱光效统一,有更加迷人的效果。
光效也可以由机箱顶部的LED键控制,机箱带个2pin接口连接到风扇控制器上即可。
像这样,不过这个2pin接口尺寸不是很匹配,我用钳子夹了下才顺利插上。
机箱提供了常规的螺丝以及理线扎带。
硬盘螺丝使用了缓震胶垫,以及长杆的螺丝结构,对硬盘有一定的缓震保护作用。
电源是单独的风道,不参与机箱空气流动。
电源仓上部为两个 2.5寸SSD固态硬盘位,快速拆装设计,对于现在经常使用SSD做移动存储设备的用户而言是个非常便捷的拆装方式。
顶部磁吸式防尘网,方便拆洗,不过这个位置集尘并不会很严重,这是出风位置。
不过并未见前部的防尘海绵结构,防尘性能一般。
前部风扇位,宽度和长度足够安装一个36cm冷排。
2.5寸位置当然是装上SSD了,固定的比较稳妥,接触紧密的铁板也有利于传导散热。
背部走线非常规整舒服,左侧用尼龙粘扣固定,右侧可以用尼龙扎带固定。
3.5寸硬盘位托架,也是便捷的可快速拆卸的设计。
3.5寸硬盘位,仅支持两个3.5寸硬盘。装了个西数3T红盘+希捷1T。硬盘位置这样堆叠的设计可能会造成局部热量堆积。
比起追猎者,我牺牲了一半的小姐姐的大房子。
突然想起这款挑战者H3没有光驱位,前面板是一体的,这是个需要注意的地方,虽然现在没人会用光驱了,但是有些比如手动水冷控制器是可以放在光驱位置的。
最终背板效果,不是模组电源,多出的线只能塞在底部,稍显杂乱,走线空间不算很充裕,但足够使用了。
另外H3空间较小,不支持风冷双卡配置,如果双卡均为水冷方式的话则没有多大问题。
比较喜欢的点是我的洛萨和杜隆坦终于可以不做防潮箱守护神了,现在已经升职为我的机箱守护神。
装机完毕,白天效果。
夜间效果。
安装过程中没有什么问题,需要吐槽的是主板螺柱的安装,如果需要改位置的话,ATX大板几个角落的位置不太容易拧进去。2个3.5英寸HDD盘位以及2个2.5英寸SSD盘位硬盘位偏少,不过足够普通用户使用了。
噪音水平
对比下换机箱前后的噪音水平。
TT 星际追猎者,50db+
TT 挑战者H3 45db
噪声上表现不错,低了足足5db,12cm的风扇静音降噪水平控制的不错,追猎者上面我使用的4个20cm大风扇,不过已经使用多年,现在依然表现良好。
电磁辐射
透明机箱有就这样的电磁辐射问题,虽然对人体影响不大。
贴近侧板位置显示磁场为5.44μT,检测设备给出红灯报警,随着距离减弱,大概30cm处回到正常水平。
普通铁质侧板机箱为1-2微特,虽然电磁辐射没有很大的影响,但是还是建议观看RGB灯效时不要把脸贴在侧板上。
温度测试
使用红外热成像测下温度。
负载测试,整体还可以,室温22℃,最高点在显卡背板上对应核心的位置,高达62.1℃,其他地方未见明显热量堆积,三风扇的风量已经完全足够了。显卡背部的话只能靠水冷解决了。
灯光效果
这里展示下前部3个风扇的工作特效。
当然对于玩家而言终极目标是一套可以联动RGB机箱、主板、键盘、鼠标垫、鼠标,并加上游戏支持,可以增加氛围感,玩起游戏来有更多激情,还有神秘特效加成。
总结
总体上体验不错,TT一直以来都以做工精良、高品质和高可靠性著称。
优点:
中塔机箱,兼容所有类型主板。
符合潮流的照顾一体式水冷的设计,各类冷排都有安装位置。
做工用料扎实,侧透美观,设计得体,不管是硬盘固定方式还是走线槽,都设计得恰到好处。
缺点:
机箱防尘设计不够完美,较大的进灰处,前部就是最大的进灰点。
舍弃了光驱位,对某些光驱位设备不支持。
侧透仅用玻璃,过于开放,电磁辐射水平控制不到位,一般比较严格的兼顾侧透和控制电磁辐射方案是使用金属网与钢化玻璃或者亚克力的复合的结构。
空间还是略显拘谨了,大板用户还是最好还是选择全塔机箱。
硬盘位偏少,需要组Raid的话会显得格外少了,当然有NAS的话可以忽略。
最后,感谢TT带来的完美RGB光效体验,这款TT H3挑战者虽然属于入门级产品,但光效上俨然达到了顶级水平,值得喜欢RGB光效的小伙伴尝试。
-
百元级别中的高颜值机箱,体积不大却面面俱到05-21 步热克爱摄影
-
透亮小巧的白色大肚机箱,Tt H3机箱体验记05-21 如风飞天虎
-
狂放不羁 光彩夺目——Tt(Thermaltake)系列产品体验测评05-21 数码可爱多
-
Tt(Thermaltake)挑战者H3机箱体验_麻雀虽小,用“料”十足05-20 NoiseB
-
时尚侧露的散热良品:Tt 挑战者H3电脑机箱体验05-20 zhouann
-
小黄人的新家,Tt 挑战者H3电脑机箱05-20 皮蛋评测
-
炫酷的灯厂机箱——Tt挑战者H3电脑机箱05-20 学测评的-暗夜
-
引领台式机箱侧透式新设计,Tt挑战者H3机箱装机轻体验05-19 徐三流
-
入门级的价格体验顶级RGB光效:TT H3 挑战者05-19 SeanIXz
-
雷柏MT760鼠标评测:多终端无线跨屏,商务办公的细腻与实用性!07-17 数码科技先锋官
-
漫步者NeoBuds Evo:音质巅峰,降噪新标杆,音乐爱好者的不二之选07-16 可爱的春雷王
-
没有短板?南卡Runner Pro5耳机聊聊真实体验,骨传导能打的就它?07-16 Lies Joe
-
妥妥的生产力工具,不用怀疑阿卡西斯这个16口Hub怎么就成了我的心头好?07-16 空leo
-
好音质高颜值还不贵,BarbetSound A75 Pro主动降噪蓝牙耳机体验07-16 象牙山
-
显卡竖装会影响散热吗?实测对比CPU显卡硬盘温度07-16 如风飞天虎
-
不起眼的高科技西圣-Find 智能可视耳勺测评07-16 Deemo
-
又叒叕升级!南卡 Runner Pro5 骨传导耳机测评!07-16 Deemo
-
好睡眠需要这个好床垫,8H小金刚超大口径护脊弹簧乳胶床垫07-16 象牙山
-
精颜增白剃须刀:短硬须发的不二之选07-16 象牙山
-
智享花式云养生:米家智能多功能养生壶P107-16 alon